“蛟龙号”首次搭载外国科学家下潜作业
新华社“深海一号”8月19日电(记者王聿昊)19日,蛟龙号“蛟龙号”载人潜水器搭载潜航员傅文韬、首次赵晟娅以及来自哥伦比亚的搭载AG超玩会入口科学家海梅·安德烈斯,在西太平洋海域完成2024西太平洋国际航次科考的外国第2潜次作业,这是科学“蛟龙号”首次搭载外国科学家下潜作业。
8月19日,蛟龙号哥伦比亚科学家海梅·安德烈斯与“蛟龙号”合影。首次新华社记者 王聿昊 摄
据傅文韬介绍,搭载当天的外国下潜在西太平洋海域一座尚未正式命名的海山山坡进行,重点对底栖生物和水体环境进行调查,科学观察拍摄了海底生物分布情况,家下采集到多个品种的潜作海参、海绵、蛟龙号AG超玩会入口冷水珊瑚以及底层海水、沉积物等样品。当日最大下潜深度为3333米,水下作业约6个小时。
8月19日,哥伦比亚科学家海梅·安德烈斯完成下潜后,接受潜航员赵晟娅的泼水庆祝。新华社记者 王聿昊 摄
8月19日,哥伦比亚科学家海梅·安德烈斯(右)完成下潜后,与孟加拉国科学家阿卜杜勒·卡里姆在船上实验室交流深海生物样品采集情况。新华社记者 王聿昊 摄
从事海洋生态保护研究的安德烈斯说,此次下潜是他最宝贵的人生经历,船上各个团队的成员都给予他大力支持。“中国的潜航员不仅精通潜水器驾驶,还是海洋生物专家,他们带领我辨认了很多海底生物,采集到长度近半米的海参等代表性样品,我们高效完成了科学目标。”
本航次境外首席科学家、香港浸会大学教授邱建文表示,2024西太平洋国际航次科考是中外科学家携手开展海洋生物多样性保护研究的宝贵机会。大家来自不同国家,擅长海洋生物、地质、生态等不同领域,但都在交流互鉴中推动了彼此的研究。
8月19日,哥伦比亚科学家海梅·安德烈斯准备进舱,参与“蛟龙号”下潜作业。新华社记者 王聿昊 摄
8月19日,哥伦比亚科学家海梅·安德烈斯(左)完成下潜后,与中国科学家在船上实验室处理下潜采集到的深海生物样品。新华社记者 王聿昊 摄
2024西太平洋国际航次科考由自然资源部中国大洋事务局组织,国家深海基地管理中心实施。中外科学家计划在西太平洋海域借助“蛟龙号”进行18次下潜作业,围绕海山这一深海典型生态系统和环境开展调查。
- ·广州药品追溯管理全面升级,4月1日起医保购药需实名认证
- ·美媒:特朗普锁定2024年美国总统选举共和党总统候选人提名
- ·电动自行车安全隐患调查:劣质电池如何流入市场?
- ·新增24种本科专业 普通高校本科专业最新调整来了
- ·19个市(州)703名运动员参赛
- ·WTT新加坡大满贯:马龙/林高远夺得男双冠军
- ·强监管防风险 推动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证监会有关负责人解读四项“两强两严”政策文件
- ·【滚动更新】河北燕郊爆燃事故造成7死27伤 现场救援基本结束
- ·1116.1万人次,广州地铁清明节前客流刷新本年纪录
- ·2023年末我国金融业机构总资产461.09万亿元,同比增长9.9%
- ·世界气象组织:2023年多项气候变化指标创新纪录
- ·工信部:途虎养车等62款App有侵害用户权益行为
- ·2025年广州市体育艺术特长生招生学校和招生计划公布
- ·持续更新|四川雅江山火影响区域群众已全部安全转移,无人员伤亡
- ·缅甸妙瓦底地区800余名中国籍涉赌诈人员经泰国被遣返回国
- ·教育部公示遴选结果,广东这些高校、院系和支部入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