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南区850多名乡村工匠赋能乡村振兴
贵港讯 生长在野外的港南艾草无人问津,然而生长在东津镇却成为农民的区多香饽饽,成为年产值8000万元的名乡AG超玩会支柱产业。
变化源自一名乡村工匠。村工村振
乡村振兴,匠赋人才是港南首要。近年来,区多港南区大力实施“人才强区”乡村振兴战略,名乡积极探索乡村工匠培育新模式,村工村振让乡村工匠成为带领群众增收致富的匠赋“领头羊”,累计吸引850多名懂农业、港南AG超玩会懂技术、区多懂市场、名乡懂治理、村工村振懂产业的匠赋专业人才,赋能乡村振兴。
为了培育乡土人才,港南区出台“智汇布山,头雁领航”乡土人才工程实施方案等6项政策措施,以政策红利叠加形成人才集聚“洼地”;同时,整合衔接资金、区财政统筹资金等 3500多万元,择优支持乡村产业振兴人才创办的对村级集体经济贡献突出、联农带农好、符合本地发展要求的农业产业项目150 多个,积极挖掘和培育一批乡村工匠,促进乡村产业发展和农民就业。
在一系列利好政策叠加下,2020年5月,该区东津镇维新村籍的市德泉中药材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冯德泉成立贵港市桂艾健康科技有限公司,打造集艾草种植、艾制品生产研制、高端艾草洗护产品研发、艾灸体验于一体的全产业链。
该公司采用“合作社+农户”的土地流转模式,让农民腾出更多时间和精力到合作社工作,实现“土地流转+就近就业”的双份收入。该镇潘李村村民李次南将家里1.61亩土地流转给合作社,自己在合作社再找份工作做,每个月有2000元左右的收入。该公司每年可为附近农民提供100多个就业岗位。
目前,该公司已投资1.8亿元,建设全自动化标准提绒车间、全自动化艾制品生产车间、全自动艾草精油提取车间、全自动艾草精油日化用品生产车间、中药饮片生产车间中心等,共研发100多款艾产品。2022年,该公司加工艾产品8000吨,产值达8000万元。
港南区实施“乡村工匠+产业发展”培育工程。目前,组建特色产业发展“一站式”服务团队 156 个,帮扶孵化基地开展规模化改造项目57 个,其中10个成为所在镇(街道)农村地区创业园重点“人才辐射源”,助力发展中药材、小龙虾、木业加工等特色产业,带动群众就业 1.1 万人。
一把刻刀,一双手,一番雕刻飞舞下,一个个飞禽走兽花鸟鱼虫跃然陶上,观众发出阵阵赞叹声。这双巧手来自乡村工匠曾义,他的工作室成为新塘镇山边村草坪屯文创核心区的重要组成部分。
港南区创新“乡村工匠+文旅融合”培育路径,积极探索“旅游+文化+教育”新模式,建设山边村旅游“文创核心区”,融合木艺体验元素,引进百年巧匠、铉三工作室等多个乡村工匠工作室进驻,精心打造草坪屯“文创核心区”,成为游客参观、匠人交流、技能培训的场所。目前已累计吸引游客50 多万人次,创收1000余万元。
依托现有自然资源、技能工艺资源,港南区打造中草药材加工、雕刻彩绘、花灯技艺、家具制作等特色产业人才孵化实训基地23家,定期邀请本土专家或优秀技能工匠到实训基地开展技术指导和技能培训,通过实操方式帮助群众掌握传统技术和解决疑点、难点问题,把实训基地变成培育乡土人才的孵化中心,实现人才孵化最佳化,每年培养输出乡土人才300多名。
- ·中国岳麓蓝天救援队在缅甸地震灾区成功救出1名幸存者
- ·大兴镇和穆三路项目 再次清表15亩
- ·炒着煮着凉拌奈何样做都好吃的汕尾粉签,你吃过吗?丨汕尾人必转短视频③
- ·医疗卫生惠及城乡居民
- ·预计9月具备通车条件
- ·花都邝维煜小学“岭南绿美第一村落”学农研学之旅
- ·两部门下达5.46亿元中央财政农业资金,应对南涝北旱灾情
- ·扎实把好生产销售关切实保障餐桌安全
- ·激活社会慈善热情 推动红十字事业高质量发展
- ·今夏雅安供电有保障 电网防灾能力面临考验
- ·关乎你我他!8大看点读懂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实施条例
- ·暑期旅游升温 提升游客出行体验要从哪些做起?
- ·食品安全有了新要求!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50项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 ·“数字城管”上岗城市管理上档
- ·四川建安300万套车桥扩能项目力争今年10月建成投用
- ·暴力抗法 打伤交警被拘留 职能延伸 教育感化解纠纷